正文 第12章 尚柔情挑(1)
我是大昏君,從母後開始
| 發布:03-15 20:16 | 2080字
简
A-
A+
“多謝父皇!”君凱忍住驚喜,表面上仍是寵辱不驚。
“那今天就到這裡吧,你送你母親回寢宮,朕還有其他事要處理。”
“是,父皇。兒臣告退!”
這邊皇後月妲己也是已經講臉上兒子的精液清除完畢,母子二人有說有笑地離開了養心殿,一路打情罵俏,母子亂倫的激情不足為外人道也。
“母後,就再次分別吧”送母親回到了未央宮,君凱自知也到了離開的時候。
如果說昨夜還是隱蔽入宮偷母的話,今日已經是眾目睽睽,他再是膽大包天也不敢長久留在這裡。
月妲己戀戀不捨地望著兒子,美麗的大眼睛裡已經有黯然的泉水在流動,短短三天,兒子就已經給她帶來了此前一生中從未體驗過的快樂與激情。她女神般迷人的肉體隻有在兒子的滋養下才能達到最優美的姿態,如果不是有著宮廷肅殺的規矩籠罩,她真想永永遠遠就這樣和兒子膩在一起,做他的小女人。
君凱也看出了母親的哀愁,深深地吻在了她的唇上,那朵開在冰雪之中的紅梅,“母後,兒臣一定想辦法多與您相聚!”
母子二人纏綿許久君凱才離去。
在君凱心中第一次產生對皇位如此濃烈的渴望,因為他知道在這大夏國,隻有一人能夠真正為所欲為。更何況,在他內心深處已經有一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想法在醞釀。
這日便是皇帝上常朝的日子,也是大元帥尚柔回京,入朝謁見之日。
軒冕朝元湧翠埃,中天雞唱內門開。正當中龍椅之上皇帝整裝高坐,不怒自威,百官著紫色深衣,手持簪笏,魚貫而入,根據官秩依次坐定,數位來參政的皇子則坐在離皇帝最近的階下。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一向不熱衷於參政的四皇子君凱竟然也出現在大殿上,連皇帝也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不過目光中卻是帶著贊許。
“宣大元帥尚柔覲見!”殿門外太監一聲高唱,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匯在了門口,當中有期待、有敬仰,也有驚懼、有不屑。功勳卓著的將軍百戰而歸,對朝廷的政治局勢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是複雜的。
在目光聚焦之中,一個身著鎧甲,身材高大,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出現在大殿門口,隻見她頭戴銀白色的雙龍珍珠盔,數道青絲沿頭盔縫隙垂落至肩,身披玄黑色的大葉魚鱗甲,甲片覆蓋至膝蓋之處,往下又有亮銀鋼甲作為護腿,全身上下重甲包裹,英武不凡。
尚柔快步越過百官,來到皇帝跟前。“臣尚柔,拜見皇上!祝皇上萬壽無疆,江山永固!”她單膝跪地,雙手抱拳,畢恭畢敬地向皇帝行禮。按照大夏國律令,將軍在外作戰得勝歸來,第一次拜見皇帝可以披掛進殿,行單膝禮,主要是為了突出對在外作戰將士的嘉獎和對得勝將軍的恩寵。
站在尚柔前面不遠位置的君凱此時得以仔細地端詳這位威震朝野的大元帥。
有如果君凱沒有記錯的話,尚柔今年已經四十三歲,銀色鋼盔下的臉龐未見老態,反而因為長年習武而透著一股生氣。皮膚不似宅門之中養尊處優的貴婦人那樣雪白而有所鬆弛,卻也沒有因為長年在外風吹日曬而粗糙黝黑,而是呈現出健康的淺淺小麥色,看上去緊緻而富有彈性。那雙大眼睛之中仿佛有劍氣在閃爍,高聳的鼻樑似是舉起的劍鞘。
君凱萬萬沒想到,大元帥竟有這樣一張絕世美豔的臉蛋兒,原先想的隻是一個霸氣威嚴的中年女將軍,卻不曾想來了個美麗中帶著英氣的女武神。
“好啊,好啊!”皇帝此時是臉上,這笑容是帶著真誠的,對於尚柔他的態度總是複雜的。一方面她在軍中的聲望讓他擔憂,一方面他確實對尚柔心懷感激,而這份感激,就要牽涉到那一段傳奇的歷史。
原來尚柔是有一個娃娃親的,是許給原鎮南將軍銅虎,兩人還未到完婚之時,北疆狼煙四起,銅虎被委以重任,遠調邊關。當時的匈奴王那咄祿雄才偉略,橫掃匈奴各部,迅速統一匈奴轉而南下,北方戰事越來越吃緊。初到北境銅虎尚能憑藉自身的勇武加以抵抗,而後卻逐漸暴露出自己勇武有餘,謀略不足的特點。終於匈奴人抓住機會,布下陷阱將其擒獲,同時還一舉殲滅了大夏國北境主力部隊。而後匈奴鐵騎長驅直入,橫掃北方五鎮,此時朝廷的大軍尚陷在南越泥潭中難以脫身,更不無力調配軍隊前去支援。尚家在這時站了出來,利用自身的財力和影響力武裝民眾抵抗,可是卻收效甚微。幾月間荊阮、方城、肴阪、井陘四郡皆失,尚家也是男丁幾盡戰死,元氣大傷。
當是時,大夏國四面楚歌,一片大廈將傾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站出來力挽狂瀾的,竟是一介女流。原來尚柔在未婚夫生死未知,父兄盡皆戰死的情況下勇敢挺身而出,率領尚家最後的殘餘力量在令疵郡與匈奴人展開遊鬥。她憑藉卓越的武藝,超人的膽識和冷靜的判斷迅速引得了士兵與百姓的信任,除此之外她似乎還帶著一種神奇的煽動能力,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她是用什麼方法鼓動人心,使他們捨生忘死地戰鬥的。在令疵郡匈奴人遇到了麻煩,但這還不足以扭轉頹勢,匈奴人逐漸加大攻擊力度,局勢始終危如累卵。在這種情況下,尚柔做出了一個一舉扭轉乾坤的決定,她一邊孤身一人前往多年與大夏交惡的高句麗試圖說服他們出兵,一邊書信請朝廷調動京城守衛前來參戰。
這個決策成就了兩個人。
尚柔奇跡般地說動被認為是荒淫無度的昏君的高句麗王金棟樺,借來高句麗最精銳的七千高麗戰車,君宿則在朝堂力排眾議,獲得了調動京城守衛奔赴戰場的權力。兩人合兵一處,在昭餘一帶與匈奴背水一戰。這次,匈奴敗了,尚柔無人可擋,于萬軍之中斬下匈奴王那咄祿首級,匈奴人一潰千裏,史稱“昭餘大捷”。